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搶救「無動力世代」

作者: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摘自:親子天下

「國一A段班教室裡。一天八堂課,每一科的老師都教得很用力,學生看起來安靜乖巧。但是孩子們的『靈魂』不在教室裡:常常有小孩被叫到台上回答題目,才恍然一驚連老師問什麼題目都不知道。老師把教與學的責任都攬在身上,學生坐在台下被動的等著抄答案。」

「他們『身體坐在教室內,靈魂卻不在』,這些教室裡的『客人』大多順從聽話,整體呈現出一種『專心聽講』的假象。他們雖然沒有放棄學習,但也沒有樂在學習」

文中分析了目前台灣的教育現象,以及未來的行動建議:
  • 危機─「無動力世代」成形
  • 現象─青少年患了「無聊症候群」
  • 憂心─學生愈學愈失去熱情
  • 諷刺─上學,加速學生「逃離學習」
  • 迷思─拿掉基測,新的動力在哪裡?
  • 借鏡─日本革命重建
  • 行動─十二年國教要聚焦於「教學」
摘自: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learning3/taiwan/article02-1.aspx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王文華/誰能拯救未來?

作者:王文華【摘自:udn / 意見評論 / 名人堂 2013.11.16 01:49 am】

認識兩位廣告人,讓我開始檢討自己的科技能力。

第一位是芬蘭的馬丁摩爾。他把德國愛迪達店面的櫥窗,變成一面巨大的螢幕。路人只要用手觸控,就可旋轉螢幕上真人大小模特兒的姿勢,看清楚衣服前後左右的細節。若想購買,打開手機、輸入密碼,手機就和螢幕連線。用手把螢幕上商品拖進「購物袋」,手機就同步呈現已購買,接著可用手機付費。

另一位是日本的川村真司。日本的音樂電視台請他做一支廣告,主題是「音樂能拯救未來」。他先想到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但覺得老套。進一步想到「精子」才是未來的主人翁。於是他用拍攝科幻片的「動作捕捉」技術,把精子游泳畫面做成動畫。這些「蝌蚪」,成了廣告中的舞者。在音樂台的網站,網友點選播放任一首歌,「蝌蚪舞者」就會隨著那首歌的節奏起舞。

為什麼創意人,會想到這麼高科技的ideas?

台灣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多不多?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洪蘭/洗碗工如何變總裁?

作者:洪蘭【摘自:天下雜誌 533期。2013-10-16】
會成功的人,不論在什麼位置上都會成功。最重要是能吃苦,態度敬業,這是成功的最佳祕訣。

最近幾個大企業家因耽憂台灣未來的競爭力,願意帶領年輕人創業,做他們的導師(mentor),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給別人。我有幸參加了一次這個聚會。

那天因為是聚餐,氣氛比較輕鬆,有人就大膽地問:為什麼你們現在從事的,都不是你們原來在大學念的科系?這不是所學非所用嗎?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有用與沒用的

作者:李偉文【摘自:李偉文部落格。2013-10-16 07:36】

"經過很長的思考,我覺得電影是一件沒有用的東西,而我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一個沒有用的人做了一件沒有用的東西,可是可以給別人帶來一些樂趣,這就是我現在的感覺。"

  這一段話是許多年前李安導演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這些年來在我陪伴著孩子成長,或到中學大學對著年輕學生演講時,經常浮現在我腦海裏。

  我想李安導演這些年的努力與成就是大家有目共賭的,他不斷追求突破克服成長過程的挫折也是大家都瞭解的,不過,從這一段坦白卻又令人訝異的話裏,我們也知道當時他內心來自父親的創傷還沒有完全復原。

  李安的父親是明星高中的校長,李安卻接連二年大學聯考都失敗,最後只好去讀專科學校。畢業後到美國改讀電影科系,畢業後卻連續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通常當老師的人對自己孩子的學業成績會要求比較嚴格,何況是一個明星高中的校長?相信李安在面對這樣的高度期待,一次次令父親失望,沈重的壓力下,即便在國際矚目的影視領域,也是全世界最夯的文創產業的火車頭,大放異彩表現傑出,也無法改變來自父親對他從事的「沒有用的東西」的潛在影響。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貝佐斯:你的選擇,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作者:吳怡靜【摘自:《天下雜誌 529期2013-08-21】

八月五日,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以二.五億美元買下《華盛頓郵報》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

這位身價超過二五○億美元的網購業富豪,以不到一%的財富,入主擁有一三五年歷史的美國老牌大報,從科技巨頭變身媒體大亨。他會如何利用破壞性創新,改造連年虧損的報業,引發了無限想像。

有人認為,他可能會把《華郵》化整為零,讓讀者用他們想要的形式,讀到想看的內容。更有人猜測,他會拿出亞馬遜最擅長的數據分析,為讀者「訂做」個人化新聞。大家都在看,他能否為傳統媒體的復興,描繪出新的藍圖。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Pierson告訴她的同事,「學生不會從他們不喜歡的人身上學東西」,因為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關聯性,讓學生更喜歡老師,更喜歡學習,也因著這樣的喜歡,更能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寶座、自己的自信。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台灣站起來/金惟純:做家事,還原孩子的成長要素(下)

撰稿/駱亭伶【摘自:ETtoday財經新聞/ETtoday 新聞雲】 

儘管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金惟純認為現代孩子失去一種有玩伴、有參與感,有自由活動空間和自主性的童年,一種有滋有味且具備完整成長要素的環境,心裡有說不出來的苦。

父母帶著孩子做家事這件事,更深層的意義是,把孩子該有的成長要素還給孩子。」


台灣站起來/金惟純:帶孩子做家事比追求GDP幸福(上)

撰稿/駱亭伶【摘自:ETtoday財經新聞。ETtoday 新聞雲】 

大半生與媒體、政治、經濟關係緊密,此時此刻,金惟純卻認為「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做家事」是一件比GDP成長,更能為台灣帶來全民幸福感的事。

從一介書生轉型為實業經營者,功成名就,金惟純卻選擇在2009年提前將事業交棒,補修「治國、平天下」前未完成的「修身、齊家」功課。最近他將這些年重新學習「人該怎麼活」的心得,集結成書,分享自己「還在學」的人生體悟,重新詮釋成功的定義。

談到為台灣做的一件好事,金惟純提出「讓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做家事。」

「家是人第一個參與單位,一個人對自己的家有參與感,長大後在別的單位團體,自然就會動手做事,不會等著坐享其成。」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改變的力量—用關鍵態度定位內在系統

文:吳美慧/臺北市永春國小校長【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612期2013/06/25】

在許多場合及講座中,不管是教師朝會、學生朝會或任何相關的會議中一再提到「態度」的重要性;一再提到品格與品味的重要性,也經常強調環境與人的強烈關係,我相信,教師這角色應該強烈感受內涵、態度、熱情、文化對我們的影響。

曾有這樣一個家庭:父親是不茍言笑、嚴肅至極的,當孩子用餐時一定要求要等到長輩上座後才能用餐,年紀最小的一定最後上桌;一定每天檢查作業,同時在本子上寫著 「保持現狀即是落伍」。新學年開始一定到學校走走,看看教室的窗戶、窗臺乾不乾淨再決定要不要讀這一班。他不准我們哭,也不會溫暖的擁抱;當成功時,他更不會顯露一絲驕傲或是給一句鼓勵,他一定告誡我「驕者必敗」、「別讓自己的成就變成傲氣不經意地傷了同學」。母親是一個極其柔軟而少話的人, 看不到她生氣卻反而讓大家捨不得她生氣。她會提醒孩子,「再怎麼生氣關門不能有聲音,再憤怒都不能讓身邊的東西發出聲響」。在孩子的記憶裡,母親是飽滿的句號,所有的喜怒哀樂到她那裡全結束了。但父母親卻以他們的身教,讓孩子們明白:「做事認真、做人清白」、「謙虛、柔軟」、「體貼、熱誠 」成了一生任事的指標,最好的財富。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壞牌也能打滿貫

作者:洪蘭【摘自:聯合報/意見評論/名人堂 2013.06.13 08:13 pm】

中國時報最近報導一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男孩比較難有成就,以後也較易離婚,製造下一代的單親家庭。這個新聞令許多單親媽媽恐慌,一位朋友流著淚說:「我沒想到當年的錯誤選擇,害了我孩子一生」。

這份資料是用統計方式比較一九七○—二○一○年間,美國人口普查中,白人、黑人、墨西哥裔,在種族、性別、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狀態上的情形,它描述的是鐘型曲線上,大部分人的情形,不是每個人皆如此。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撰文者郭瑞祥/文;陳建豪/採訪整理。商業周刊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看、聽、想、問、做、學

作者:何飛鵬。社長的筆記本

暑假期間,常有學生到辦公室中實習,一位實習生在實習結束時,給我留言。覺得實習期間沒學到什麼,因為大家都很忙,不太有人教導他。

這應是事實,我們公司,用人精簡,確實可能會對實習學生缺乏照顧,我向這位實習生表示歉意,未來也會改進,但我也和他分享了我的學習經驗。

大學期間,我有豐富的打工經驗。多數單位都像我們公司一樣,對工讀生不太注意,如果只想賺點打工錢,目的可以達成。但如果想再學點經驗,那就要自求多福,等別人來教你是不可能。而我的自學方法,可歸納為六個字:看、聽、想、問、做、學。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樂觀的孩子才好命

  吳淡如(2013)。樂觀的孩子才好命。臺北市:天下文化 

我不相信勤管嚴教,也願意讓她輸在起跑點;
勇敢樂觀友善,是我最想送她的童年禮物。
在一到三歲的愛的黃金期,這些比培養智力更重要。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有禮行遍天下

文:方芳蘭/臺北市潭美國小校長【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603期2013/04/21】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心中頗有感觸。多年來,在工作的場域中,不難遇見許多自詡專業而不懂禮貌,以及許多禮不直卻氣壯的人們,也在會議、演講中,看到不少無視於他人感受發言無理的人們,這些行為或許被許多人視為無傷大雅,但是在無形中,別人已打了印象分數,在不可知的未來中,這些印象可能扮演關鍵角色,改變人的一生。

Cheers》雜誌曾針對超過4千位上班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禮貌」高居主管眼中「七年級表現最需加強的部份」第2名(49.0%),僅次於「抗壓性」(58.1%),甚至遠超過「執行力」(21.1%)、「應變能力」(16.5%)與「國際觀/外語能力」(6.7%)。這是很傳統的二個字,卻也是最多老闆抱怨員工不及格的科目——「禮貌」。現代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從小學外語、學各項才藝等,但我們在生活周遭中卻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連最基本的禮貌都闕如。這份調查讓我們深思,在小學一再強調的「禮貌」,雖然是老生常談,雖然是舊觀念,但不管在過去或現代社會中,依然是人們心目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父親製作動漫視頻救愛女:天堂太冷,我们不去


 【摘自:人間福報。2013/03/26】

「娃娃,天堂太冷了,我們不去」的動畫短片,由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四十多歲的漫畫創作者杜彥華所製作,為的是幫五歲的重病女兒杜娃娃籌集醫藥費。短片感動了很多人,杜娃娃的病情也牽動大家的心,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




動畫短片內容只有一分十四秒。但每一幅畫面和每一段對白,都讓人看得淚流滿面。影片中,天真無邪的小女孩躺在冰冷的病床上,雙眼驚恐地望著父親:「爸爸, 我好疼,我撐不住了……」。緊緊握著女兒的手,父親聲音沙啞,臉上布滿悲傷的說:「娃娃,撐著!爸爸去找藥,有藥就不疼了。」女兒接著問:「爸爸,天堂是 什麼樣子?是不是很美?」當這個令人心痛的問題從女兒口中問出時,父親哽咽了:「娃娃,天堂太冷,我們不去!我們不去……。」

引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99715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集氣】網路票選:第2屆高中職盃『電子書創作大賽』請投它一票!


1.主題:職、學-夢。飛揚
2.網路票選:2013年03月18日~2013年04月10日(每人每日有10票)。
3.麗山高一同學們:ie 官方投票網站 (ie 主題說明tv 示範投票

※請投它一票,為麗山高一同學們加油!讓作品更添光彩、掌聲。相信認真、用心的付出,夢想會生利息...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面對孩子的生涯選擇,父母要知道的事(上)
文:王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597期 2013/03/13】

許多國九和高三學生在面臨生涯選擇時,都曾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對家長來說或許也有過想幫忙卻不知如何幫忙的情況。或許這時是缺乏相關的資訊和技巧,但也有可能是有些想法隱微的阻礙了我們進行決定,我們可以稱其為生涯迷思。以下分別談談生涯選擇和可能的迷思。

最好的未必是最適合的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面對孩子的生涯選擇,父母要知道的事(下)

文:王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598期 2013/03/18】

生涯測驗並非萬靈丹。

孩子在學校都會作生涯相關測驗,像是興趣測驗、性向測驗等,這些資訊都有助於認識自己。不過對測驗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依賴測驗結果能告訴你正確的答案。測驗結果並非萬靈丹,若你期待測驗能告訴你最適合的選擇,往往這樣的期待會讓你感到失望。我們可以將測驗當成是一個探索的工具,面對結果時用一個開放、好奇的態度,讓輔導老師帶著孩子,從測驗結果中探索自己。同時在測驗解釋結束後,多蒐尋相關的職業或科系資訊,這樣能獲得的資訊就會更多,對自己的了解也將能更為深刻。

整合多項資訊再作決定。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TED分享故事 彌補教育不足

【摘自:人間福報。教育。台北訊 2013/02/14】

「很擔心下一代無法分辨真相」,TEDxTaipei策展人許毓仁表示,TED不只是分享故事,還是一種改變教育、提供新思考的管道。許毓仁鼓勵年輕人一定要學會三件事:如何有動力、如何建立社群關係、學習失敗,多嘗試自己不會且討厭的事,把它做到最好,便是培養一種做事態度。

TED一九八四年在美國加州創立,原本只是朋友間腦力激盪,討論新點子,及如何改變世界。TED代表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設計(design),每年舉辦一次年會,邀各界人士用十八分鐘,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大眾聽;二○○二年TED被媒體創業家克里斯‧安德森買下,二○○六年把過去的演講放上網路,讓全世界的人免費收看。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盧蘇偉:我該拿不用功的孩子怎麼辦?


作者:盧蘇偉【摘自:《康健雜誌168期2012-11】

我們都應該知道,小豪已經是國中生,父母如果企圖再用管或教的方式,一定會讓親子關係愈來愈惡化。孩子九歲、十歲左右,父母就要把管教的手,慢慢地縮回來,讓孩子有更多自主空間和機會,決定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到了國中階段要完全地放手,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為自己負責

「孩子要不要認真讀書,不是父母可以決定的。找到明確目標和學習動機,他才可以忍耐讀書學習的辛苦和無趣,父母的職責是協同孩子一起找到讀書的理由。」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讀書能力≠做事能力

作者:洪蘭【摘自:《天下社群/天下部落格/洪蘭部落格/教育觀察》2012.11.27】

台灣內閣成員學歷高,為世界之冠,但是執行力差,也是有目共睹。

讀書能力,為何不等同做事能力?

我們常把讀書的能力和做事的能力混為一談,認為讀書讀不好,就沒有出息。其實這兩種能力,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別。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你準備好了嗎?


文:鄒彩完/臺北市立文化國小校長【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590期2013/01/23】

  2012年的臺北教育界充滿共同學習的氛圍。從丁局長領軍到上海觀摩考察開始,各個輔導團陸續進行「跨國參訪學習」,除了深化課程領導,更希望引領老師們在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於是,各種參訪分享的小型發表會、觀摩會、教學研討會陸續展開,有別於以往的特點是大家都聚焦在關注「學生的學習」上。
 
  過去大家習慣研究教師該如何教,總以為只要改變教師端的教法,學生就能按我們的設計學到知識內容。學生被認為是一個被動的吸收者,當學習無效時,我們就怪罪學生不認真,老師好像沒有太多責任。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國中生活紀錄 數位化帶著走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2012-12-13】

「紙本式的學生輔導紀錄手冊保存不易,有沒有更好的保存方式?」就是這個念頭,台北市民生國中開發出數位生涯輔導系統,不但可提供未來十二年國教免試分發選校及生涯發展參考,更可送給學生成為「帶得走的畢業禮物」。台北市目前已有80多所國中全面採用這套系統,金門縣、高雄市也已打算跟進採用。

「數位生涯輔導」系統,是一項結合雲端科技,線上整合學生三年來的紀錄,把學生的成長故事、在校出缺席狀況、獎懲紀錄、社團、服務學習、藝文、綜合、健體等各領域表現,以及老師對學生日時學習的即時評估建議等整併,並結合各種心理測驗結果,例如人格、性向、興趣、智力等測驗,做整體線上評估的e化系統。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生命教育_照片繪本--遇見的那一年


麗山高中10704林子馨的生命教育--照片繪本

主題是以麗山的美景作為主軸,搭配熊木杏里的hello, goodbye and 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