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有禮行遍天下

文:方芳蘭/臺北市潭美國小校長【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603期2013/04/21】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心中頗有感觸。多年來,在工作的場域中,不難遇見許多自詡專業而不懂禮貌,以及許多禮不直卻氣壯的人們,也在會議、演講中,看到不少無視於他人感受發言無理的人們,這些行為或許被許多人視為無傷大雅,但是在無形中,別人已打了印象分數,在不可知的未來中,這些印象可能扮演關鍵角色,改變人的一生。

Cheers》雜誌曾針對超過4千位上班族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禮貌」高居主管眼中「七年級表現最需加強的部份」第2名(49.0%),僅次於「抗壓性」(58.1%),甚至遠超過「執行力」(21.1%)、「應變能力」(16.5%)與「國際觀/外語能力」(6.7%)。這是很傳統的二個字,卻也是最多老闆抱怨員工不及格的科目——「禮貌」。現代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從小學外語、學各項才藝等,但我們在生活周遭中卻不難發現,許多孩子連最基本的禮貌都闕如。這份調查讓我們深思,在小學一再強調的「禮貌」,雖然是老生常談,雖然是舊觀念,但不管在過去或現代社會中,依然是人們心目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禮貌的養成來自於從小的教育及習慣,因此,負責教育孩子的老師及家長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大人無禮,不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忘記禮貌為何物,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正是此理。因此,在學校、家庭中我們要要求孩子學會向人問好、打招呼、懂得耐心聽別人說話、言行舉止持分守度等待人接物的禮儀,必須先從自己做起。這些年來,每天早上學校通學公車抵達校門時,我一定主動向小朋友們道「早安」,剛開始許多小朋友因為害羞而不敢回應,但久而久之,小朋友們習慣後,都會主動向帥長們問好。可見,環境的塑造和行為的示範對孩子會有一定的影響,讓孩子生活在有禮的氛圍中,自然而然禮貌就成為生活的習慣。

唯一被美國總統接見過3次的小學老師克拉克(Ron Clark),他在 《優秀是教出來的》中的55條規則中,第1條是「遇到人要主動稱呼」; 第2條是「當別人說話,看著他的眼睛」;第3條是「如果別人有出色表現,不要吝嗇鼓掌恭喜他,應該持續3秒,角度要剛好」......。這些原則都是在教會學生尊重、感恩、並欣賞別人,當個「有禮的人」,讓身邊多點貼心的感激,少點抱怨,孩子未來一定受用無窮。 

在科技及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孩子在校園中所習得的專業技能及知識,可能在踏出校門五年、十年後就被淘汰,但是教孩子禮貌卻是一輩子的資產,因為有禮才能行遍天下,也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讓我們一起有禮,一起努力為孩子開啟未來寬廣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