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培養孩子美感素養

作者:吳清山【摘自:鮮活電子報第203期暨「臺北e大」學習論壇
 
  愛美是人的天性,美可以讓人賞心悅目、美可以讓人心平氣和、美可以讓人珍惜自己。

  一個人也許不一定長得很美,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美感素養,它有助於散發一股不一樣的氣質,從小培養孩子具有美感素養,孩子就不會變壞。

  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極力倡導美感教育,透過美育,形塑孩子良好人格,任內所定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影響相當深遠;事隔多年之後,中小學特別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目標,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之宏觀教育智慧與視野。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會念書小孩的家都在做些什麼?

作者:安河內哲也。譯者:林品秀。天下雜誌

這本書是補習班老師的真心話。作者說,親愛的家長,除了選補習班,要管教孩子。家,要有家規,要堅持但也放輕的執行家規。若你的孩子不喜歡補習班,不要送他去。在家的教育比補習班更能成就孩子。因為你是孩子成長最堅強的後盾。此言屬真。若你正煩惱孩子要補什麼學科,送哪個補習班時,請先聽聽這位補習班老師在說些什麼。」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學歷不能遺傳,但是家庭環境會左右孩子的學歷!
比起選個好的補習班,或是拜託老師多多照顧小孩,
不如把家中佈置成適合學習的環境更為重要!

日本教出最多考上東京大學學生的人氣名師,
揭露會念書小孩的家裡都在做的事情,
幫助您從小就培養出孩子一生的學習動力!

為提升孩子學習能力,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 書籍的放置處不僅止於書架,在電視旁,放置「地圖冊」吧!
  • 把家裡布置成「學習主題樂園」。(EX:讓家裡充滿著書、圖板遊戲、益智遊戲、天文望遠鏡、顯微鏡、教科書、參考書、理科實驗套組、英語DVD等)。
  • 一起收看新聞節目,擴充詞彙量。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用力哭、用力笑、用力生氣,用力在擔當中超越自己


作者:盧智芳【摘自:Cheers雜誌167期。2014-08】

採訪劉安婷,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她的熱血和抱負,反倒是一雙澄澈眼睛中透出的深思和自省。偶爾在思考答案時,她會歪著頭、瞇起眼睛,提醒起旁人她只是個24歲的大女孩;除此之外,說話的字裡行間早已脫去初生之犢的單純銳氣,承載的滿滿都是奮鬥以後的痕跡。

台中女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劉安婷的求學歷程堪稱是典型「好學生」軌跡。但在普林斯頓的4年中,她踏上非洲大陸的迦納、拉丁美洲的海地、東南亞的柬埔寨,一段段擔任志工和老師的歷練,改變了她對教育、夢想和人生的定義。去年她決定放棄在紐約顧問公司的高薪職務,回台發起NGO組織“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的出發點,是「一個方案解決兩個問題」,號召年輕人投入偏鄉地區教育,同步改善青年就業和教育資源城鄉鴻溝的難題。在創建組織和推動理念間奔走,這一年來,劉安婷瘦了10公斤,但Teach for Taiwan也在她的努力下,慢慢成了一個有號召力的標誌。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李家同:如何表達異見?

作者:李家同【摘自:天下雜誌2011年 公民教育。486期。2011-11-30】

你要表達不同意見,就要學會獨立思考。你要學會用自己的邏輯和知識,判斷事情的真相。

有些人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甚至以此為榮。「雲端科技好!」「賈伯斯好!」問他為什麼,他也說不出道理來,只因為別人都這麼說。

懂得獨立思考的人,一定要知識廣泛,才能用不同角度思考事情,提出新的看法。

因此,我鼓勵大家多閱讀,大量吸收知識。

此外,人要保持謙卑,聆聽各方意見。這不是附和別人,只是參考他們的觀點。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慈悲: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達賴喇嘛、維克特‧陳/譯:朱衣(2014)。慈悲: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時報文化

來自達賴喇嘛的23場深刻對話,展現出--實踐慈悲,是通往人生幸福的唯一出路

希望別人快樂,必須慈悲;希望自己快樂,保持慈悲。

在印度北方喜馬拉雅山下的德蘭薩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說:「整個世界,就是一體,都屬於你的一部分,仇恨來自我們不懂得感恩相互依存的關係,痛苦來自於我們不明白相互依存的重要。

在戰爭中失去雙眼的愛爾蘭平民,在監獄中苟延殘喘的囚犯,身受絕症侵襲的病人,透過與達賴的對談,重新理解快樂的意義。

風趣幽默的南非圖圖大主教,全球知名的面部心理學家保羅.安克曼,以及世界的教育部長肯.羅賓森爵士,從不同角度與達賴一起探索心靈的真相。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學習「抉擇」的起點在家庭!

作者:蔡三汝/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665期2014/7/1】

 『你要吃滷肉飯?還是白飯?』媽媽問。

 『我要吃甜甜圈!』站在小吃店前的小朋友以堅定的口吻懇求著。

  聽到這一段母子對話,路過的人不禁莞爾。媽媽的建議均非孩子的選項,孩子的心中有他的最愛,而且毫不思索的提出他的選擇,爸媽們可別認為小孩啥事都不懂,眼前這位兩、三歲的幼童,也有自己的思考模式與表達能力呢!在孩子的實際生活中,舉凡日常瑣事或各種學習活動,都是孩子運用腦筋思考的練習機會,如果父母為了方便而自行安排一切,不但減少了親子溝通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學習自主的良機呢!

「抉擇」~是需要學習的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生氣不如爭氣

作者:陳今珍/臺北市立華江高中校長【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661期2014/6/4】

索契冬運女子花式滑冰個人項目,17歲的Sotnikova原本短曲項目結束後,與韓國金妍兒有0.28的差距,但長曲項目獲得149.95,總成績224.59壓過金妍兒219.11的成績。

  Sotnikova替俄羅斯拿下隊史首面花式滑冰個人項目金牌,17歲小將可謂一吐怨氣。因為參加索契冬運以來,她一直忍受質疑否定,甚至沒有被編入團體項目隊伍中,讓她很挫折,Sotnikova指出,「我很想參加團體賽,我們隊伍實力很強,我知道我們可以贏到獎牌,當我知道我不在出場名單上,我感到遺憾也覺得被輕視,這讓我很生氣。」,不被看好反而成了她的優勢,因為她沒有競爭壓力,而且很不服氣,卻能有所發揮拿下獎牌。

  有句話說得好:人活著不是要「鬥氣」,而是要「鬥志」,不是要比「氣盛」,而是要比「氣長」;不是要「爭一時」,而是要「爭千秋」,的確,生氣不如爭氣,與其埋怨暗路,不如自己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