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做一個有用的人 迎接人生的挑戰

作者:施振榮【摘自:udn / 評論 / 民意論壇 2015-01-11】

小時候,母親期許我做一個有用的人,我一直牢記在心。由於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過世,我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很照顧我,我也從來不羨慕其他小朋友。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從小就立志做一個有用的人,好好讀書,當乖小孩,不交壞朋友,讓媽媽安心。直到今天,我還是以此自許,希望自己能一天比一天更有用。

所謂的「有用」,是指對別人能做出貢獻,換句話說,就是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創造自己被別人利用的價值。小時候,我做個有用的人,是為了不讓母親擔心;出社會工作後,做個有用的人則是要對組織有所貢獻;如今則更是希望,要對台灣產業發展、社會,甚至國際社會有所貢獻。

為了使自己更有用,就要不斷學習,進而能找到推動社會進步比較缺乏的項目,然後投入其中,同時培養能力來解決社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社會上地位愈高的人,更應該尋求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不能怨天尤人。

且學習的機會處處都有。讀大學時,我就自創社團來服務同學,帶頭玩樂,這個過程不僅開心,更讓我磨練及學習領導能力,也建立自己的信心。就業後,我在工作上任勞任怨,不斷學習,有機會歷練研展、製造、採購、品牌行銷及代工業務等工作,在公司承擔更重的責任,這些都是人生成長學習的過程。

在我創業擔任領導人之後,肩負著企業的使命,要為所有員工創造更大舞台,讓大家有發揮潛力的機會,來服務社會。退休後,換了另一個舞台,希望對台灣產業發展的競爭力,與國內的藝文生態發展做出貢獻,範圍及影響更大。

擔任國藝會董事長,進入這個不熟悉領域,對我的人生來說,是個新的挑戰,但我也相信只要能借重過去的經驗,在過去的基礎上繼續不斷學習,一定能有所突破,並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的座右銘是「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因此總是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看看社會上哪裡有發展瓶頸,哪裡有我能夠貢獻之處,希望因為我的努力突破,進而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希望自己能對社會有用。

我創業以來,都是以此做為努力的方向,我發現社會上有瓶頸的地方,往往就是讓價值無法充分體現的所在,我都以突破瓶頸做為努力的目標。

要突破瓶頸,一定是存在相當的困難,否則也不會輪到你,就要下定決心挑戰困難,只要能突破瓶頸,就能創造出價值。我也不斷尋求種種創新的方式來創造價值。

年輕朋友其實也可以從這個思維出發,想想以自己的所學專長,發揮年輕朋友的創意及活力,針對社會的需求投入創業,定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只不過有時年輕人會以「賺錢」為目標,立志要賺很多很多的錢,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人生方向,也容易在追逐金錢的過程中,讓自己迷失方向。

我常說,「人有兩隻腳,但錢有四雙腳」,如果人要追逐金錢,是永遠追不上的,因此你必須讓名利自己主動來找你才行。那究竟要如何做,名利才會主動上門呢?其實很簡單,只要做對了,對社會創造出價值,名利就是社會對你的貢獻的回饋。

這個道理就如同我說的:「利他,是最好的利己」。雖然追求名利,但在手段方法上,反而不能以追求名利為目標,才能實現。同樣地,雖然是為了利己,但在手段方法上反而要利他,利他才是永續利己,這可說也是一種反向思考。

人生為什麼有時需要「反向思考」呢?主要就是因為眾人都想到的方向,已經不容易再創造新價值;新價值的創造,可能在相反的方向,雖然多繞了一些路,但卻有更多創新創造價值的機會。

因此在人生道路的抉擇上,我經常是「Me too is not my style」(跟隨非我風格),我經常選擇一條與別人不同的道路,特別是當原本的路子不通時,我總是反向思考,試圖去開創出一條新的路子來,也往往走出原本都沒預期過的新方向,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我要鼓勵大家,在往前的過程中,有時也難免會因歷練不足而遇到挫折,這是人生的常態,我們反而要從中學習到教訓,不斷追求進步,人生的挫折有時反而會讓自己變得更強、更有用。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本周專欄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與聯合報合作)

引自:udn / 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