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提升關鍵能力 是教師的責任

作者:司徒達賢【摘自:天下雜誌585期。2015-11-10】

在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上,台灣明顯不足。 有商管院校欲委由企業界來教,若無教師的學理素養創造附加價值,幫助也不大。

從國家建設到個別組織的競爭力,論其成敗關鍵,歸根究柢就在於人。所謂「人」,除了品德操守之外,指的應該是領導者與各級人員在專業、思考、溝通、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可以持續自我成長的習慣與潛能。

這些關鍵能力的提升,當然要靠教育。而教育的核心,照理說是各級學校,每位教師每天負責的「教學」。由此可見,國家與企業的競爭力,都深受教學內容與品質影響。

然而,我們當前學校教育,包括管理教育、甚至全部大學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這些關鍵能力的提升,究竟採取了哪些有效的具體做法,是值得檢視的。

近年來各方指出,我們教育對思想能力的著力顯然不足──中學教學重心全放在升學;大學教師的時間、精神,則愈來愈將重心轉移到學術研究與發表,也不會高度重視學生思想能力,以及其他關鍵能力的啟發。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你被智慧型手機綁架了嗎?

作者:謝明玲【摘自:天下雜誌479期。2011-08-23】

沒事就想「滑」一下手機?到哪裡都要用手機上臉書、收信?你可能已經得了智慧型手機上癮症!

行走間、公車上、上下手扶梯,即使在等紅燈,都可看見有人在「滑」手機。

更令人惱火的,是朋友聚會時,對方的眼神和手指,移動到置於一旁的智慧型手機上。綠燈亮了,前方的車卻遲遲不動,原來司機在傳簡訊。

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健康。

最近,赫爾辛基資訊科技研究院(Helsinki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英特爾實驗室的研究發現,重度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可能每十分鐘就要確認一次手機,一天確認次數高達三十四次。

國內外更出現如「iPhone、iPad症候群」、應用程式上癮(App Addiction Syndrome),或行動裝置上癮(moblile device addiciton)等詞彙。

在台灣,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在今年四月做的網路調查指出,已有三成七的受訪者擁有智慧型手機。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也承認:醫學上,愈來愈多人在討論「手機過度使用」的現象。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周行一/不要以分數決定你的未來

文/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摘自:聯合報。2015-07-26 02:46:31】

每年這個時節,面臨升學的學生與家長們最常碰到的尷尬場面,就是被親戚朋友詢問:「上哪個學校」或「念哪個系」?

在台灣,這個問題的答案由考試分數所決定,不論我們怎麼答,別人馬上知道考試分數的高低,也立即直覺地推測這個學生是否優秀,「好」與「壞」學校的分野根深柢固,「熱門」與「冷門」科系的印象幾乎從不改變,上「好」學校及「好」科系的學生是優秀的,否則就是差的學生。因此,父母是否會因這個問題而感到驕傲與欣慰,或者會不樂於回答這個問題,完全視小孩的分數決定,這個心態也決定了父母及學生填選志願的規則,媒體迎合這種需求,提供落點資訊給大家,作為能進「好」學校及「好」系的填選策略參考。

從小為分數念書,可千萬不要因分數念大學。按分數填志願,顯然是最省事的,卻可能讓你煩惱一生,在思考志願填寫策略前,應認真想想自己的興趣;進大學後要轉系是頗困難的,你可能被迫念四年不喜歡的系。

有許多人高中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想考試爭取高分,現在是誠實問自己將來想做什麼的時刻了,應該努力了解各種領域的學習內涵,多問問別人的學習經驗,問自己是否會因學習這個領域而興奮,可以嘗試以消去法依序排除絕對沒有興趣的領域,再決定中意的領域。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詹志禹:錯愛孩子的4種方法

作者:政大教授 詹志禹【摘自:親子天下雜誌51期。2013-11】

近年來「媽寶」現象蔓延至高中大學,爸媽幫孩子算學分、請假、辦休學……愛孩子沒有錯,但愛錯了方法,就容易養出長不大的王子和公主。

某校教師出缺,公開甄選新老師,有上百人應徵,經過筆試,只有少數幾位進入口試和試教。其中一位年輕女老師多才多藝且氣質優雅,試教時和學生互動良好,一路過關斬將進入決選。不料決審會議中討論到這位應徵者時,有人說了一句:「喔!那位公主!」有些委員很好奇,就問:「什麼意思?」另一位教師委員解釋道:「這位應徵者是滿不錯的,不過她從報名開始,都是由她母親代勞。她母親陪考、買便當、揮扇子,不斷問我們時間、地點、程序、準備範圍等問題。所以,每次這位應徵者遠遠走來時,試務工作人員就會暗暗取笑說:『公主來了!』」

一、鉅細靡遺,連胡椒都要管

接著就有委員擔心:一個過度受照顧或溺愛的年輕人,能否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照顧他人的好老師?由於決選階段競爭激烈,些微疑慮就足以影響投票結果,果然這位應徵者以些微票數落選。她的母親可能沒有料到:她的過度關心,已經造成雇主的擔心。

這就是第一類型溺愛:過度保護,鉅細靡遺。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李開復:工作越安穩 越易被科技淘汰

聯合報 記者陳怡臻【摘自: udn / 願景 / 青年論壇 / 台北場(3)。2015-05-19 16:03:28】

科技業過去平均十年汰換技術一次,但創新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說,人類已進入淘汰與競爭極度快速的時期,「這是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但他也提醒,愈主流與傳統的思想愈危險,一不小心踏錯步,黃金時代就變成崩壞時代。

李開復昨出席「為青年尋路論壇」,向現場超過三百名青年分享「過來人」的經驗。他開宗明義說,台灣正處於最特殊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他認為,科技業穩健成長的年代已經過去,人類從軟體跳到網路,到有行動裝置與網路社群,一路到近年出現共享經濟等概念,「突然驚覺,時代怎麼突然跑這麼快」。

台灣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依循傳統成為醫生或公務員,李開復表示,「千萬不要再接受與灌輸這樣的思維給青年」,否則在創新創意時代裡一定會被淘汰,「尤其最安穩、重複性最高的工作,最容易被科技取代」。

李開復 : 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


主講人:創新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開復

【摘自:udn talks / 演講影片 / 2015 為青年尋路論壇-台北場

為青年尋路論壇官網:http://vision.udn.com/event/youth_future/
願景工程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dn.vision.project

延伸閱讀:
李開復:工作越安穩 越易被科技淘汰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李嘉誠給畢業生:投資好你的同理心

撰文者:林俊劭【摘自:商業周刊》暨風傳媒。2015年07月11日 23:00】

古老的東方哲學、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兩個跨越了5千年看似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思維與科技,被亞洲首富糅合在一起,淬煉成2015年汕頭大學的畢業生致辭。

6月26日,長江和記實業主席李嘉誠,出席他一手創辦的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他將世界分成兩種人,具有同理心的人為「求成者」,另一種則是只關注自己生存的「求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