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學生,自主學習才快樂

作者:林倖妃、鄧凱元【摘自:天下雜誌。2013年教育特刊。536期。2013-11-27】

教育解嚴了嗎?恐怕還沒!新世代的學習者,與其怪制度跟不上時代,不妨先解放自己的心態,主動問問題、找答案,更可以走入人群、擁抱山林,善用網路資源,讓知識力轉為行動力,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台灣社會從一九八七年解嚴,但教育解嚴了嗎?恐怕還沒有。

「我們習慣要有標準答案,因為要應付考試,」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王千睿,這天談起女兒的就學歷程,感概萬千地說。

王千睿的女兒,小學一年級時就讀北部某私立學校。一天,她拿著數學考卷問爸爸,「這是什麼意思?」爸爸訝異地看著老師批改的一百分,問女兒既然看不懂,為什麼會做?

女兒回答說,老師教他們看到A就寫B答案,但她不知道為何從A得到B。王千睿檢視發現女兒一星期考四次小考,不論數學、國語或英文都如此,連造句都要用背的,因為老師說:「每件事情都有標準答案。」

台灣的課堂,要從標準答案中「解嚴」,似乎還有段距離。女兒升上小二時,王千睿到處找學校,急急忙忙讓她轉學了。


「我想到自己的同事,一樣是一流學府出來,在職場上有人表現好、有人不好,」他說,不好的幾乎都是填鴨填出來的。

因為很多人好不容易擠進知名學府,和課堂卻很疏離。台灣大學針對二○一一年入學新生進行調查,發現學生在學習路上很孤獨。雖有五成七會準備考試並完成作業,卻僅三成七經常積極參與課堂,如討論、發問等等。

另有二成七自認經常與同學討論課程內容或作業;願意與老師討論學業的降到五%。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創新,「學習」已經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

學校教育必須從過去「以一教百」的傳統教學,逐漸轉移到「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隨著知識來源多元化,新世代的學習者要怎麼學,才能達到有效學習,更成為要贏得競爭力,不得不面對的共同課題。

自己找答案、給分數

美國麻州大學安姆斯特校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史美瑤,認為改變學習方式,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首先,要有獨立學習的能力。「目前要用最新科技才能競爭,學校教的根本無法趕上,」在一場有關選才和育才的座談會上,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說,擁有了解新事物的欲望,以及學到找答案的方法,比學分更重要。

其次是從同儕的互動中學習。史美瑤認為,共同學習除了可以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之處,還可以訓練適當表達觀點,並懂得傾聽與接納和自己不同的見解

台灣拜耳每年在招募實習生時,刻意將申請的學生分組,並提供案例現場討論,評審則在一旁全程觀察。

「有些人會堅持自己看法,有的人則是附和,」拜耳醫療保健事業群西藥部處長魏立強說,從過程中可以觀察遇到衝突和壓力時,每個人的處理和表達方式,從中挑選出有創意,又可以和人合作的人才。

第三是要具備自我評量的能力,學會為自己的學習成效負責。學校的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評量的設計和討論,也讓學生了解,學習是學生和老師雙方共同的責任

為了因應新世代的學習需求,大學教育開始出現變化。「我們要培養學生能力,以迎接現在不存在、說也說不清楚的工作,」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今年上任後,體認到不同世代學生,有不同需求和潛能,傳統的課程或教育模式若無法跟著改變,學生當然興趣缺缺。

覓人才,用以致學當道

因此除了加強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有專題製作和研究經驗之外,逢甲大學在通識教育上提出重要改革,支持跨領域、團隊合作的專題式學習。

除了鼓勵不同領域學生自組團隊,發想共同專題,如活化柳丁園、到外蒙古做國際志工等等,並由從逢甲EMBA畢業的學長姐,組成教練團隊,給予專業的指導。

讓每個學生在專業教育上,有機會擁有專業能力,解決複雜問題,也能在合作中互相學習,由下而上改變學習體系。

「以前說學用合一,但現在更強調用以致學,」李秉乾說,教育不能限制孩子未來發展,而是讓學生有更寬廣的視野,在必要時可以將所學用上

教育,應該要幫助新世代有更好的未來,而不是限制他們的發展。

從小對英文充滿興趣,在大學學測中英文考了七十分的滿級分的劉安婷,去年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今年七月回到台灣開展「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計劃。

回想在台灣的求學經歷,她的高中日記上寫著:我痛恨這個體制。「當時我滿心想著,逃啊!」她說。那一年,她在台灣體制下既要考學測、參加推甄,還要準備美國大學入學測驗,壓力大到讓她感到非走不可。

即便如此,她仍然找到自己的出路,選擇回到台灣。「我回來是認同這一代年輕人,相信我們可以從自身出發,促成改變,」劉安婷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計劃進入偏鄉進行課輔和教學,從明年二月開始招募大學畢業生參與教學團隊。

劉安婷就跟多數的新世代學習者一樣,他們更強調要主動學習,並懂得運用資源,將知識化為有形的方案或行動,進一步解決生活或社會所遭遇的問題

學習,不必然在教室;標準答案,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

引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541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