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摘自:聯合報 2012-06-28 01:44 am】
六月,正是大學畢業季,學生們即將步出校門,展開另一段新的人生。這時候常有焦慮的家長,急切詢問著兒女的前途該何去何從,希望能有明確答案。
為人父母總希望盡全力保護兒女,希望孩子生活安穩、不要有太大壓力,更不要受苦,所以撐起一把保護傘,悉心的把所有風險隔絕在外。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看到許多父母把這把傘越張越大,一點挫折都不讓孩子面對,不讓孩子有犯錯機會,非常積極的鋪排出一條安穩的路,要兒女們照著走。
這樣的心情,雖可理解,但卻值得思量。因為,挫折是人生重要成長途徑。當父母幫兒女做出更多設想的同時,現在的年輕人,也越來越不願意冒險了,對一些挑戰度較高的事物,沒有興趣、好奇心,更不想去了解。
舉例來說,現在不少大學生修師資學分,考教師資格,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想當老師,很多人的答案卻是「我爸媽要我考,當老師工作穩定」;當老師是個崇高的志業,不應該只將其當成是想有個穩定薪水的職業,也不應在踏出校門前,把人生目標限縮到「餬口度日」。因為在摸索人生方向的過程,如果缺乏挑戰困難的決心、欠缺追求夢想的熱情,就不可能有甜美的果實。
不可避免的,多數人尋求安定的心情,會隨年紀增長,生活負擔變重,責任變大,而逐漸的強化;有的人年屆中年,就不願接受風險與挑戰了,擔心變動所付出的代價。我以為,一個人可以最有勇氣的時候,應該就是在剛離開學校的時候。因為還沒有太多現實的負擔,最有「放手去探索」的條件。
在社會上,我們看到了一些令人佩服的年輕學子,大膽築夢、努力實現抱負。但,卻也有很多人習慣安逸,挑最安全的路來走。日前,政府官員特別對出國留學人數創新低表達高度憂慮,而我也認為這是個警訊。年輕人是國家下個階段國力的重要來源,視野不夠廣、企圖不夠、創意不夠豐富,國家就沒有發展希望。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或學習,培養面對困難的解決能力,接觸不同國家的文化,是非常好的訓練與刺激。
就現實來看,卻越來越多人選擇留在國內;當然,經濟不允許可能是重要因素,然而不可諱言,有很多人選擇在國內深造,是因為環境熟悉,有父母持續照料,生活壓力小多了。在五○、六○年代的台灣,社會經濟狀況比現在還更差,許多人僅僅帶著一個學期的學費、單程機票,毫不遲疑的奔向陌生國度深造學習,而這些人帶著無比勇氣與視野回國後,造就了後來的台灣經濟與文化奇蹟。
「安逸」是「創意」與「才能」的殺手,是新世代年輕人及父母們,應有的深切體認。台灣正在轉型為創意產業國家,而年輕人們若是才剛步出校園,就希望過安逸穩定的生活,創造力等於還沒開始發展,就要走下坡了,那麼我們國家的未來,還有什麼值得期待?舞蹈家林懷民老師,總是敦促年輕人往外走。他說,年輕人築夢的勇氣,落實夢想的毅力,是社會進步重要的本錢;年輕時的出走流浪經驗,是影響一輩子的養分。
請勇敢走出父母的保護傘,冒險一下吧!這是我要給所有將踏出校園的年輕人最懇切的建議。(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