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問題比答案重要

作者:李偉文【摘自:李偉文部落格。2015-04-08 19:23】

雖然每個人都瞭解未來的世界會跟現在不一樣,也知道現在所學的知識大部份很快就會被淘汰掉,成為屠龍之技,但是我們還是為了考高分要求孩子將心力全放在背誦記憶標準答案。

這也形成了台灣社會相當普遍的現象,那些很會考試的孩子進入大學或研究所時,創造力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不上那些在國際研究評比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孩子。

因為想像力與創造力需要的是多元思考,能夠跳脫標準答案的限制,找出最多的可能性。在快速答題的訓練中,養成孩子只重視追求「是什麼」的習慣,久而久之,就不懂得問「為什麼」,也沒有耐心與好奇心去探索「為什麼」背後的宇宙萬象了!

自從進入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再加上知識的取得已經沒有成本,重要性也相對降低,反而是創造力與想像力愈來愈重要。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快速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會限制孩子的思考力,要從平常生活中找機會讓孩子保有豐富寬闊的想像,而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讓孩子願意提出問題,也有能力提出問題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小野:父母越自在,對孩子越有幫助

採訪/劉懿驊【摘自:BabyHome。2015-02-16】

總是能以輕鬆筆觸忠實描繪親子關係的小野,是許多人心目中夢寐以求的「模範爸爸」,如今他從爸爸角色晉升成四個孫子女的阿公,以另一種心境重溫親密的親子關係。一路走來,小野秉持「陪伴而不打擾」的教養原則,當孩子們無話不談的朋友,也成為孩子的心靈支柱,他坦然的說:「當你放掉期待孩子未來變成什麼樣子,就能自在的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我很想跟別人說,我不是模範爸爸

在自己的書中描寫各種細微的親子互動,小野讓許多嚮往緊密親子關係的孩子,視他為模範爸爸,然而對於這樣的頭銜,小野卻如此回應:「其實我不是模範爸爸耶!在上班的那段時間,我和兒子的關係也蠻緊張的,有時候我手伸出來要摸他的頭,兒子都以為我要打他,女兒還會衝出來說要救哥哥...」小野笑說,自己只是寫作時下筆比較幽默,親子關係在他筆下便顯得特別輕鬆自在。

「大概是因為我很誠實的描述親子間的互動,很容易讓讀者讀到我的真誠,他們覺得我很誠實,會講一些很好笑、也很糗的事情,和傳統父親的嚴肅樣貌不太一樣。」小野剖析著自己在讀者心中的角色,謙遜不浮誇,「其實無所謂模不模範,只是我有十年的時間在家寫作,可以看到孩子成長中許多細微的部分,我參與孩子的事情也比較多且深入,如果是上班爸爸或職業婦女,應該沒有辦法看到這麼多孩子的喜怒哀樂。」

身為親子作家,小野認為「親子教養不該只是討論方法,而是應該落在實踐中」,「親子從頻繁的互動中彼此成長,是最難能可貴的,而當父母最好的收穫,就是能和孩子一起成長」。同時,他也提到家庭關係不是「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疼不疼小孩、愛不愛孩子、溺愛還是訓練」的二分法則,他希望自己的書讓讀者能比較開放性的思考家庭層面的事,「人本身就蠻複雜的,家庭關係更複雜,我希望讀者從我的書中得到所謂『愛是什麼?』,包含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以及孩子長大成為父母後,再回頭看的不同領受,這樣我們對親子關係就會更懂一點。」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林建甫專欄-選校選系 重點在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作者:林建甫【摘自: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15-04-07 04:10】

大學甄選入學的「繁星推薦」與「個人申請」,已經告一段落。招生名額分別有13357個、54322個,創歷年新高。國立大學也不例外,例如清華大學兩者占全校招生名額近8成,7月的「考試分發」只剩2成,讓許多過來人認為不可思議。

現在都考完後,接踵而來最令學生、家長頭痛的,大概就是校、系之間的抉擇,究竟該選學校為優先?還是以科系為主?畢竟對學生來說,這不僅影響未來4年大學生活的內容,對往後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工作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根據每位學生的情況不同、考量不同,不論是選系為主或是選校為主,都各有各的優缺點,無法一概而論。另一方面,在變化速度飛快的現代社會,其實已經沒有哪間學校或哪個科系能提供未來生活的保證,舉例來說,醫界有工時過長和健保給付的問題;科技業可能遇到血汗工廠;教育界要面臨少子化趨勢及可能淪為流浪教師;就連一般被認為是鐵飯碗的公務員,福利也是在縮減當中。最新的資料,現代人一生估計要換7個工作。早已經不是可以從一而終。因此,學生在這個重要的升學關鍵點上,不論是學校或科系的選擇,要在4年大學生活之後能夠在研究所或職場上脫穎而出,最重要的因素乃是在大學就學期間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盛治仁/大數據浪潮 人人有機會

作者:盛治仁【摘自:聯合報評論。2015-04-07 01:26:19】

出差的時候,看不懂當地電視,又有時差睡不著的時候,所以帶了韓劇和幾本書。想想要介紹韓劇觀後感,大概沒這個能力,就跟大家介紹一本讀後有重要概念啟發的書,大數據。

這本書顛覆了我原來根深蒂固的一些觀念,雖然不是完全被說服,但提供了很多未來可深入思考檢驗的重要邏輯。原以為大數據就是統計概念的延伸,只是分析更大量的資料,沒想到基本出發點頗不一樣。

統計著重抽樣樣本相對母體的隨機性和代表性,大數據因應電腦和網路科技的發展,進入樣本就是母體的分析時代。當樣本等於母體時,再加上電腦當前的運算能力,就能夠作出許多過去無法分析的模型。

大數據分析和統計還有幾個重要的本質上差異:統計希望找出因果關係的推論、大數據著重關連性。統計蒐集資料重視精準度、大數據有空間容忍不精確。這些差別引導出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和應用。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邁向學校的大未來

文/王景坤 臺北市大安國小校長【摘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第703期。2015/3/22】

站在巨變的浪頭上

世界的腳步已經進入全球化、國際化、資訊化的時代;產業界也由過去製造工業經濟為主軸,轉向知識經濟、科技經濟、創意經濟、文化經濟的多元樣貌;地球資源從過度的開發、使用結果,引發節約與環境保護的行動。

面對巨變的世界,學校不可避免的必須藉著教育的革新與遠見,以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自省、利他的習慣;發展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未來成為一個具有人文、科技素養、獨立思考、國際視野的社會菁英。